“中国电磁弹射之父”马伟明:不拼命,国家要我们这些院士做什么?

来自:EMC容冠电磁 2025-03-04 11:06:49

万一严选|电源超市

       马伟明被誉“电磁弹射之父”,带领团队攻克电磁弹射技术,使中国成全球唯一掌握此技术的国家,其科研精神和成就助力中国海军领先,不图名利,只为国家和军队做贡献。

图片

       今年5月2号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正式开展首次航行实验。

       在这艘8万余吨的庞然大物成功试航的背后,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马伟明。

图片

       他被称“一个人能顶十个师”。

       他是美国绞尽脑汁想得到的科学家。

       他被网友称为“中国电磁弹射之父”。

       凭一己之力带领团队在电磁弹射领域赶超西方。

       “国宝级专家”,“电磁弹射之父”,“当代钱学森”都是对他的赞赏与美誉。

图片

01

品学兼优,苦学功成

       马伟明1960年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家里兄妹5个。

       他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品学兼优。

       1982年毕业于海军工程学院,1987年在海军工程学院船舶电气工程专业攻读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图片

       在那个年代能在大学里当一名老师那已经是“人中龙凤”了。

       但马伟明没有停下求学的脚步,1993-1996年在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电机专业攻读博士。

图片

       在读博期间,遇到了人生伯乐“张盖凡教授”,张教授看到了马伟明在电力系统和自动化方面的潜能。

       他引导鼓励马伟明在这方面刻苦钻研,相信他在这方面一定能有所成就,并给他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图片

       有了张教授的引导,马伟明的科研能力突飞猛进,在清华毕业后,他晋升为博士生导师,开始培养科研人才,有了自己的科研团队。

图片

       1999年,受聘为海军工程大学教授;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受聘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开挂人生的背后,是每个潜心学习、刻苦钻研的日日夜夜。

图片

02

立志攻坚,军令为凭

       在多年前,中国海军的短板非常突出,真正打起仗来特别吃亏。

       当时的中国航空母舰只有两艘,一艘是从乌克兰购买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回国后进行改造升级,成为“辽宁舰”。

       另一艘是自主设计建造的“山东舰”,这两艘航空母舰无一不是滑跃甲板起飞。

       这和美国最新的“福特号”航空母舰电磁弹射起飞相差甚远。

图片

       在这种背景下马伟明和他的团队立志攻坚,签下“军令状”,势必要攻克“电磁弹射”技术。

       马伟明始终认为,面对困难,唯一的出路就是自主创新加上刻苦钻研。

图片

       项目之初,各项研究都毫无头绪,因为我们国内从来没有人接触过这些东西。

       更有人说电磁弹射美国人用了21年,花了32亿美元,才成功让电磁弹射上舰。

       我们从0开始,能成吗?

       你马伟明已经是院士了,没必要为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身败名裂,风险太大。

图片

       马院士也清楚进行这项研究风险很大,搞不好就是以失败告终,还浪费人力物力,但是他表示:

       “搞科研哪里有不担风险的?更何况国防建设哪怕有天大的风险也要有人身先士卒地去冲锋,我已签下军令状,这件事成也得成,不成也得成。”

       他自掏腰包从自己的科研积累中拿出2000万元,率领团队埋头苦干,一连好多天都没有踏入“家”的房门。

图片

       期间,马院士的父亲生病住院,他忙得也没来得及去医院看望父亲。

       父亲从医院出院后跑到他的实验室对他说:

       “我倒要看看我的儿子究竟在做什么,能忙得一个月都不回家,老父亲生病了也不说去看望”。

       马院士忙安抚父亲“医院我都安排妥当了,主要我这里真的抽不开身”。

       父亲看到马院士眼睛里熬红的血丝也心疼儿子,临走时告诉他“忙完了早点回家”。

       正是有了马院士这样兢兢业业、一心只搞科研、一心只为国家的科学家。

       才让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真正成熟掌握电磁弹射技术的国家。

图片

03

不为名利,为国铸剑

       “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

       ——央视网这样介绍这艘“国之重器”。

       短短的几句话,展示了我国航空母舰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先的过程。

       甚至中间跳过了蒸汽弹射直接使用世界领先的电磁弹射,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电磁弹射的航空母舰。

图片

       这一伟大成就马伟明院士立下“汗马功劳”。

       并且以前我国的核潜艇因为噪音大,被欧美嘲笑是“水下拖拉机”。

       马院士带领团队苦心钻研,“消灭”掉了驱动轴的噪音。

       就这一项发明让我国潜艇在静音方面一下子领先美国。

图片

       他和他的团队深耕电磁电力领域,一举突破电磁弹射、噪音大等难题,使得国产航母能够顺利试航,居功至伟。

       甚至有网友称马伟明院士是“武安护国电磁显圣真君”。

       他的一举之力,让中国海军至少提前20年。

图片

       马院士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都是玩命拼出来的,身边的人都说马院士一年到头没有休息日。

       每天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一天只有几个小时的睡眠。

       他的体检报告上写着“极度疲劳综合征”。

       10项健康指标中有7项不合格,1米74的个头体重才55公斤。

图片

       有一次他从实验现场赶回办公室的路上遭遇车祸,颈椎受伤。

       医生给他打上绷带,反复叮嘱他要卧床休息,谁料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又去实验室了。

       有人曾问他你这么拼命究竟图什么:

       他说“不拼命,国家要我们这些院士做什么”。

图片

       马院士还说:

       “我一不图名,二不图利,三不图官,我只想带着我的团队,为国家、为军队实实在在做些事情。

       我和团队搞了几十项课题,我们拿了很多奖,一些人以为我们赚了很多钱,但知情人却称我们是最穷的教授。

       说实话如果我们只想个人发财,每个人都能成为千万富翁,但作为军人不能只盯商场忘了战场,只图盈利忘了打赢。”

       他带领团队研发的电磁弹射系统和电磁拦阻装置所使用的技术比美国至少领先了10年。

       马院士曾说过“要领先就领先美国”,凭借自己的苦心钻研,白首穷尽,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使“梦想照进了现实”。

图片

 

04

结语

       他坚持自主创新,带领团队攻克着一个个不可能。

       勇于担当,敢为人先,为国家做出了如此大的丰功伟绩。

       正所谓英雄常在无名处,国事隐于人世间。

       这样的科学家更值得你我敬仰与崇拜。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万一严选平台的立场。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删除,请联系service@good-choice.com
分享: 分享至微信
分享至QQ空间 分享至微博
万一严选客服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