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动汽车(EV)充电系统中,车载充电机(OB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PFC)、LLC 谐振变换器是核心的三大模块,决定了充电效率、功率质量和整体能效。本文将详细讲解如何设计 OBC 充电系统,并给出关键参数的选择方法!
技术解释:
OBC(On-Board Charger)是电动车的“内置充电站”,其核心任务是将交流电(AC⚡)转换为直流电(DC),并安全高效地为动力电池充电。OBC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 输入整流+PFC(功率因数校正):提升电能利用率,提高输入功率因数(PF),降低谐波干扰。
✅ DC-DC 变换(LLC 谐振变换器):将 PFC 输出的高压直流转换为适合电池充电的电压。
✅ 控制与保护单元:包括 MCU 或 DSP 控制芯片,实现充电管理、状态监测、温度保护等功能。
目前主流的 OBC 设计方案有两种:
1️⃣ 两级拓扑:PFC + LLC 谐振变换器(高效、高功率密度)
2️⃣ 单级拓扑:单级 PFC + 直流变换(如 ACF、DAB)(简化结构,适用于中低功率)
对于高性能的 EV 充电机,通常采用两级拓扑,即:
一级:无桥 Boost PFC(提升功率因数至 0.99+)
二级:全桥 LLC 谐振变换器(实现高效 DC-DC 转换)
✅ 功率因数 PF ≥ 0.99(减少无功功率,提高电能利用率)
✅ THD ≤ 5.8%(降低输入谐波,提高电流质量)
✅ 效率 ≥ 98%(降低损耗,提高系统效率)
目前,OBC 中常见的 PFC 设计方案如下:
传统 Boost PFC(经典方案,但有整流桥损耗)
无桥 Boost PFC(去掉整流桥,提高效率)
交错并联 PFC(适用于高功率 OBC,降低电流应力)
✅ 输入电压范围: 220V AC(单相)或 380V AC(三相)
✅ PFC 电感设计: 计算公式:
✅ PFC MOSFET 选择:
✅ PFC 二极管:
✅ 软开关(ZVS / ZCS):减少开关损耗,提高效率
✅ 自动变频调节:适应电池电压变化,提高兼容性
✅ 效率 ≥ 95%:适用于高功率、高密度应用
✅ 谐振频率:
✅ 变压器设计
✅ 开关管选择
✅ 整流器件
方案 |
适用功率 |
PF 值 |
效率 |
适用场景 |
传统 Boost PFC + LLC |
3.3kW~22kW |
≥0.99 |
95%~98% |
乘用车 / 商用车 |
无桥 Boost PFC + LLC |
6.6kW~22kW |
≥0.999 |
96%~98.5% |
高效 / 低发热需求 |
交错 PFC + LLC |
>11kW |
≥0.99 |
97%~99% |
大功率充电 |
✅ 无桥 PFC + LLC 方案 适用于高效 OBC(减少整流损耗)
✅ SiC / GaN 器件 可提升转换效率,减少散热需求
✅ 变压器优化 选择高磁通密度材料,提高功率密度
器件 |
型号推荐 |
特点 |
PFC MOSFET |
Infineon CoolMOS CFD7 / GaN FET |
低损耗,高频工作 |
PFC 二极管 |
Cree SiC 二极管 |
快恢复,低损耗 |
LLC MOSFET |
ST STW69N65M5 |
低 Rds(on),高可靠性 |
LLC 变压器 |
自定义设计 |
N87 磁芯,优化磁路 |
控制芯片 |
TI UCC256404 / FAN7688 |
LLC 变频控制,ZVS 驱动 |
车载充电系统(OBC)= PFC + LLC,核心优化点包括:
1️⃣ 选择高效 PFC 拓扑(无桥 / 交错),提升功率因数和效率
2️⃣ 采用 LLC 软开关转换,降低损耗,提高兼容性
3️⃣ 使用 GaN / SiC 器件,降低导通损耗,提升功率密度
这样设计的 OBC 既高效又可靠,可满足**电动汽车快充、高功率密度、低损耗的需求!